有个人养了一群猴子,在给它们分橡子吃之前做了个猴意调查:“早上三个,晚上四个,怎么样?”
猴子们听到后非常生气:“老登,再给你一次重新表达的机会!”
于是这个人马上改口说道:“那就早上四个,晚上三个。”
这些猴子也没掰开手指好好数一数,就兴高采烈地答应了。
其实总体数量上并没有发生变化,只是第二种方案的眼前利益增加了,看似更加充满诱惑,猴子们便失去自我,被主人成功忽悠了。
如果猴子们能够想得更加长远一些,考虑到其实整天的橡子数量并没有改变,就会发现自己吃亏上当了,主人利用猴子们的心态愚弄了自己。
关于这个故事,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启发?
一、人生就是一场体验,选择没有对错之分。
展开剩余80%有一种说法是,一个人一生的财富,其实都是有定数的。
就像上面故事里的猴子那样,自己一天有多少橡子吃,其实早已被主人安排好了。看似猴子可以自己做决定,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。
由此展开想象,我们人类是否也是被饲养的“猴子”呢?只是自己看不见“主人”,无法看清事实真相罢了。
那么如果让你去做选择,你会选择“朝三暮四”、还是“朝四暮三”的生活?
也就是说,如果给你一次享受的机会,你会把它放在人生的前半段,还是人生的后半段。
其实哪种选择都没错,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,就看你的个人喜好。
只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,如果先享受过甜的滋味,以后再去面对苦难,自己就会难以适应,甚至挺不过去。
这就是年纪轻轻就意气风发的人,他们总有一天会败光自己的所有财富,到了中年和老年,就只能忍受凄惨的生活。
除非他们懂得加强自身修养,能够把一切看轻看淡;要么就是不肯放弃,依靠自身努力,或者机缘巧合运气爆表,从此侥幸东山再起。
所以普通人可能更加适合“朝三暮四”的生活,这样可以先磨练自己的心性,以后才能接得住担得起巨额财富。
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
不过话说回来,其实哪种选择都没错,重要的是自己的心能够修到什么程度。财富总量不变,感受取决于每个人自己。
二、朝四暮三,成为年轻人的主流选择。
先吃苦,以后不一定有甜可吃;可是先吃甜,就立马能够感受到甜的滋味。
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,当下的快乐才是最真实的快乐。先享受没有什么不好,至少不会亏待了自己。
而且现在世事变化无常,我们真的无法保证,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。
万一自己积攒了很多财富,还没抽出时间来好好享受,结果意外却提前到来,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基业,最终无奈拱手送给了别人,那将是多么悲哀的事情。
朝四暮三,先去享受,不要为将来考虑那么多,如果没有将来,自己岂不是亏大了。如此来看,“及时行乐”才是明智之举。
不过这可不是鼓励大家提前消费,而是应该做到自己有多大能耐,就去享受对应的物质生活。毕竟发生意外的概率很小,生活总得继续下去,不要给自己增加那么多压力和负担。
三、财富有很多种表现形式,不只是金钱。
一个人到底拥有多少财富,绝对不是看这个人的银行卡余额,而是应该全面分析综合考虑。
名声、地位、家庭、健康以及感情等,同样都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。而且在很多时候,它们的重要程度远远大于金钱。
而我们经常犯的错误,就是自己越拥有什么,往往越会忽略什么。比如自己十分健康,就会熬夜玩手机,不注重饮食总吃外卖,结果最后遇到健康问题;亲人明明就在自己身边,却经常对他们生气发火,没有体验到亲情的幸福快乐,等到亲人离开时才知道后悔。
其实每个人都拥有很多财富,只是自己只把金钱定义为财富,所以才会被蒙住双眼,忽略了就在眼前的幸福。
金钱不是万能的,不要把它看得太过重要。
一个犯过重大错误的人,无法用金钱获取大家的原谅;痛失了自己的亲人,也不能用金钱买回他们的生命;躺在病床上病入膏肓的重症病人,钱再多也换不回健康的体魄。
不要轻易用自己身上其他形式的财富,去换取眼前的金钱,以后可能后悔莫及。
写在最后
其实人生就是用来体验的,对于不同的生命,就应该有不同的精彩,否则干脆当个机器好了。
朝三暮四跟朝四暮三,带来的物质总量不变,感受完全在于我们自己。
人生就是一场修行,心修得越好,越早日脱离苦海。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